欢迎访问东莞市启辉机械有限公司网站 【专注地坪研磨机解决方案】

网站地图在线咨询添加微信添加微信

专注地坪研磨机研发生产厂家主要产品:地坪研磨机、环氧地坪打磨机等

咨询服务热线:180-2703-0377
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

在操作环氧地坪打磨机时应该避免漏磨现象?

文章出处: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:东莞市启辉机械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8-23
  ​在环氧地坪打磨机作业中,“漏磨现象”(即地面局部未打磨或打磨不充分)会直接导致后续环氧涂层 “附着力不均(漏磨区域易脱层)、表面平整度差(漏磨处凸起 / 粗糙)、美观度受损(局部色差或划痕)”,严重影响地坪使用寿命。避免漏磨需从 “施工前规划、操作方法优化、过程检查验证” 三个维度建立标准化流程,结合设备特性与地面场景针对性管控,具体可落地的方法如下:
环氧地坪打磨机
一、施工前:建立 “分区规划 + 标记引导” 体系(从源头规避漏磨)
漏磨的核心诱因之一是 “无规律打磨、区域边界模糊”,尤其大面积或异形场地(如含柱子、设备基础的厂房),需通过提前规划明确打磨范围与顺序,让操作有章可循。
1. 地面分区:按 “面积 / 场景” 划分打磨单元
分区原则:将整体地面划分为 “大小均匀、边界清晰” 的单元(建议单单元面积≤20㎡,避免因区域过大导致记忆偏差),分区需避开 “柱子、墙角、设备基础” 等易漏磨部位,单独标记为 “特殊处理区”。
分区方法:
用 “彩色胶带” 在地面贴出分区边界(如红色胶带划分单元,蓝色胶带标记特殊处理区),胶带需贴直(用 2m 靠尺辅助),确保每个单元形状规则(矩形优先,避免不规则多边形);
对每个单元编号(如 A1、A2、B1、B2),并绘制 “打磨分区图”(标注单元位置、打磨顺序、特殊处理区),张贴在施工现场,供操作人员参考;
大面积场地(如 1000㎡以上厂房)可结合 “地面标线(如原有车位线、通道线)” 分区,利用现有边界减少胶带使用,同时提升分区辨识度。
2. 特殊区域预标记:重点关注 “易漏磨死角”
环氧地坪的漏磨高发区集中在 “边角、柱根、设备基础周边、地面裂缝 / 凹陷处”,需提前标记并制定专项处理方案:
边角 / 柱根:用 “白色粉笔” 在距离墙角、柱根 10~15cm 范围内画圈或直线,明确 “手推式补磨区”(大型机无法覆盖,需用小型手推式打磨机单独处理);
地面裂缝 / 凹陷:用 “黄色粉笔” 勾勒裂缝走向或凹陷边界,打磨时需重点关注 “裂缝周边 20cm 范围”(避免裂缝处打磨不充分,导致环氧涂层填充不均);
高低差区域:用 2m 靠尺检测地面高低差,对 “高低差>2mm” 的区域用 “橙色胶带” 标记,打磨时需增加 1~2 遍交叉打磨(确保找平)。
二、施工中:优化 “操作方法 + 设备适配”(过程中杜绝漏磨)
打磨操作的 “行走路径、磨幅重叠、设备选择” 直接影响漏磨概率,需结合不同机型(手推式、自走式、驾驶式)的特性,制定标准化操作动作,确保每一寸地面都被覆盖。
1. 按机型制定 “行走路径与磨幅重叠” 规则
不同机型的打磨宽度(磨幅)不同,需通过 “固定路径 + 精准重叠” 确保无遗漏,核心是 “让前一遍打磨的磨幅覆盖后一遍的 1/3~1/2,形成交叉覆盖”。
2. 设备适配:“大型机主磨 + 小型机补磨” 组合
单一机型无法覆盖所有区域,必须通过 “机型搭配” 解决 “大面积高效打磨” 与 “小区域精准补磨” 的矛盾,具体搭配原则:
大面积主区域(如厂房中央、车库空旷区):用自走式 / 驾驶式打磨机(效率高、打磨均匀),按上述路径规则打磨;
小区域 / 死角(边角、柱根、设备基础下):用手推式小型打磨机(磨头直径≤150mm,转向灵活),在大型机打磨完成后 “即时补磨”(避免间隔时间过长导致粉尘堆积,影响补磨效果);
特殊场景(如地面有旧环氧涂层的局部凸起):用 “角磨机(配备 100 目金刚砂磨片)” 单独处理,打磨后用手推式精磨 1 遍,确保与周边地面平整度一致。
3. 操作人员配合:“双人协作 + 交叉检查”
单人操作易因视觉疲劳导致漏磨,建议采用 “双人协作” 模式,尤其大面积施工时,分工如下:
主操作人员:负责大型机打磨,按路径规则推进,实时关注打磨区域是否有标记线遗漏;
辅助操作人员:手持小型机跟进补磨,同时检查主操作人员的打磨区域(重点看 “磨痕覆盖情况”),发现漏磨立即标记(用粉笔圈出),待主操作完成后及时补磨;
协作关键点:每完成 1 个分区,两人共同检查该分区(从不同角度观察地面磨痕,确保无空白区域),确认合格后再进入下一个分区,避免 “批量漏磨”。
三、施工后:“即时检查 + 标记返工”(杜绝漏磨流入下一环节)
打磨完成后需通过 “视觉检查 + 工具验证” 双重确认,确保漏磨被及时发现并返工,避免漏磨区域进入环氧涂层施工环节(后续难以修正)。
1. 即时视觉检查:从 “多角度 + 光照” 判断漏磨
漏磨区域的特征是 “无打磨痕迹(表面光滑或残留旧涂层)、与周边地面色差明显、粗糙度不一致”,检查方法:
光照角度:用 “强光手电筒(亮度≥1000 流明)” 沿地面 45° 角照射(避免直射,直射易掩盖漏磨),漏磨区域会因 “无磨痕反光” 与周边 “打磨后哑光” 形成明显对比;
行走检查:操作人员缓慢行走在打磨区域,低头观察地面(视线距离地面≤1m),重点关注 “分区边界、柱根、边角”,发现漏磨立即用粉笔标记 “返工区”;
大面积检查:可使用 “无人机航拍”(适合 1000㎡以上场地),从高空俯瞰地面磨痕分布,漏磨区域会呈现 “白色空白点 / 线”(尤其浅色地面),便于快速定位。
2. 工具验证:用 “粗糙度仪 + 靠尺” 量化检查
视觉检查无法精准判断 “打磨充分性”(如部分区域打磨过浅,看似有磨痕但粗糙度不达标,本质也是 “隐性漏磨”),需用工具验证:
粗糙度检查:用 “表面粗糙度仪” 在每个分区随机取 5 个点(包括边角、中央区域),测量粗糙度值(环氧施工前需达 Ra 3.2~6.3μm),若某点 Ra<3.2μm(过于光滑),判定为 “打磨不充分(隐性漏磨)”,需补磨 1 遍;
平整度检查:用 2m 靠尺检查地面平整度,若靠尺与地面间隙>2mm,且间隙处无明显磨痕,判定为 “漏磨导致的高低差”,需用粗磨片补磨找平;
旧涂层残留检查:对旧环氧地坪翻新项目,用 “刀片轻刮” 疑似漏磨区域,若有涂层脱落(说明未磨透),需用 80 目金刚砂磨片补磨,直至涂层完全去除。
3. 返工处理:“标记→隔离→补磨→复检” 闭环
发现漏磨后,需按标准化流程返工,避免返工过程中二次漏磨:
标记隔离:用 “红色胶带” 圈出漏磨返工区,并标注 “返工原因(如边角漏磨、粗糙度不达标)”,避免其他人员误踩或覆盖;
针对性补磨:根据漏磨类型选择磨片与机型 ——
普通漏磨(无旧涂层):用 100~200 目树脂磨片,手推式打磨 1~2 遍;
旧涂层残留漏磨:用 60~80 目金刚砂磨片,手推式粗磨后,再用 100 目树脂磨片精磨;
高低差漏磨:用 80 目金刚砂磨片,增加打磨压力(50~60kg),交叉打磨 2 遍;
复检确认:补磨完成后,重复 “视觉检查 + 工具验证”,确保返工区粗糙度、平整度与周边一致,合格后撕去红色胶带,方可进入下一施工环节。